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媒体 > 业界资讯

中国北京国际绿色建筑及节能展会介绍

湖南株洲首个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示范项目开工-2021北京住博会

核心摘要:湖南株洲首个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示范项目开工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开工仪式现场。


3月21日,株洲首个钢结构装配式示范社区开工。被称为“革命性”的建筑技术,在株洲开始渗入商品房领域。


面对高碳排放、农民工老龄化加剧等问题,标准化、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装配式建筑被视作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


推广新技术,必牵涉利益重组。在市场残酷博弈、观望情绪蔓延间,行政推动考验勇气与毅力。


再次站在一个传统支柱产业绿色转型关键期,面对共性问题,一次小示范背后,体现出株洲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坚定决心。


转型迫在眉睫


建筑业是碳排放大户。《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51.3%。其中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就达1亿吨。


建筑垃圾更是城市“顽疾”。据《湖南日报》报道,目前湖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到30%。而据不完全统计,株洲建筑垃圾年产生量达800万立方米,如果直接采用传统的填埋方式,1亿吨垃圾需要2500亩填埋场。


传统民工老龄化趋势不减,年轻劳动力入行意愿降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0.8岁,比上年提高0.6岁。其中尤以建筑业为甚。


在多重大背景下观察株洲建筑业,低碳转型确实挑战不小。


用工问题步步紧逼。市住建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建设项目现场施工人员为15.6万人,2020年这一数字降到13.4万人。


劳务成本逐年上涨。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建筑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7836元,2019年则为60802元。


同时,株洲建筑业产值已连续第六年保持双位数增幅,逼近千亿大关——越是“量”高速增长,就越呼唤“质”稳步提升。


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在新一轮减碳大背景下,行业生产方式面临革新。多年来,自上而下强力推动的装配式建筑被寄予厚望。


装配式建筑,形象而言,就类似于搭积木:将梁、柱、接板、墙板、楼梯等部件在工厂里预制好,再运到工地直接组合、安装。其又分为预制混凝土构件(PC构件)、钢结构两大类。


研究数据表明,装配式混凝土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相比传统方式可减少建筑垃圾70%,节约木材60%,节约水泥砂浆55%,减少水资源消耗25%。钢结构装配式节能效果则更为突出。


“从国家战略布局、行业转型要求、用工现状等多角度看,装配式建筑一定是大势所趋。”湖南省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兴认为。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2016年,装配式建筑正式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次年,全国超过20个省级行政区域接连出台相应政策为行业指路。


拥有远大、筑友等行业领先企业的湖南当然在列,并特别对长株潭地区做出相应要求。2017年,株洲迅速跟上,随即出台实施意见并细化具体要求。


然而,随后两年,株洲装配式建筑发展步履蹒跚,推广率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中下。


事实上,差距在2018年底就已经拉开。


彼时,湘潭已坐拥远大筑工、中民筑友、金海钢构、恒运科技等8家装配式建筑企业。直接拉动装配式建筑产业投资超5亿元,4个产业基地产值达6.66亿元,培育上千名产业工人。


而株洲,作为全市首个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的五建筑工才将将投产。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问题出在哪?


成本,是打入市场第一只“拦路虎”。“当时株洲连一家生产基地都没有,大规模生产应用无从谈起,新技术优点彼时仍停留在纸上,最高时造价成本每平方米高达400元。”市内一家建筑企业负责人回忆。


与之相呼应的是,“以政府投资项目为主”的主推方式,并未起到预期的市场带动作用。伴随着防范债务风险而来的投融资政策缩紧,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一度陷入了停滞。


其次,理念并未渗透行业全周期。株洲国信伟大建工总经理王湘志曾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提出,从设计端就要植入装配式建筑的理念,如果设计与产品、施工不配套,将直接造成项目建设成本增加,周期延长等问题。


再者,产业工人急缺。一位施工企业负责人回忆道,某个项目曾从常德购买装配式预制构件,但本地没人会安装,只得又花高价从厂家请人。


当然,政策推动也存在问题。“部分县区政府部门仍抱有观望和应付心态”“部分县区领导甚至以影响招商为由拒绝推广”……在一次全市装配式建筑现场推进会上,有关市领导直面披揭。


2019年底,全省装配式建筑现场推进会在长沙举行。“邻居”们已抓住房地产短暂上扬时期全面铺开,本土产业链已完成基本磨合。


当时,室外会场气温逼近零摄氏度,与会株洲人员如坠冰窟。


不甘落后 全力推进


“装配式建筑成本计算应考虑品质舒适度、投资回收时间、全寿命使用维护等成本优势,应把传统模式中的建筑垃圾、污染、资源能源浪费等环保成本以及运行维护阶段降低的成本纳入综合成本。”


“站在产业链全周期看,装配式建筑对科技、人才、物流等多方面都具备带动作用。”


“再不介入,连施工市场我们都会落后了!”

……


现场会后不久,一场大讨论在株洲上演。


接着。株洲召开市委常委会,装配式建筑成为重要议题。痛定思痛,凝聚共识,决策者笃定心神:不甘落后,全力推进。


很快,在省发改、住建、资规、财政四部门联合发文基础上,株洲在全省率先制定配套政策,从立项、审批、建设、验收、奖补等全建设流程中嵌入装配式建筑理念,并率先制定装配式技术方案认定表。


保持清醒,理性推进。去年初,考虑到疫情带来的市场压力,我市主动与省住建厅沟通对接,又在全省率先制定过渡期实施方案,根据项目、市场实际情况酌情推进。


▲2020年6月,株洲装配式智能建造业协会及企业联合党委成立。


去年6月,株洲装配式智能建造业协会及企业联合党委成立。行业有了“娘家”和“智囊团”。


既是“后进”,就要做“后进中的先进”。去年中心城区装配式建筑开工面积358.18万平方米,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55.85%,全省排名第一。已建成株洲市交流干部周转房项目、国投金汇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项目、凿石小学项目、高科•万丰上院-湖韵(二期)等一批示范项目。


到目前,荷塘区金山工业园内,五建筑工、中天杭萧钢构、湖南国信伟大3家装配式建筑均已投产。三一智慧钢铁城、飞山奇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生产线、雪宝智能制造生产基地等产业链配套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其中,五建筑工去年承接装配式构件业务量8000万元,是2019年的八倍有余。


试点力求再次破冰


3月30日上午,武广片区炎帝大道旁,湖南中天集团的中天·麓台项目现场,工程机械运转不停,土方和桩基施工正在进行。不久后,这里将“长”出9栋高100米的钢结构住宅小区。


钢结构、商用住宅,两者恰如其分的地对应技术革新与全面推广。


▲项目效果图。


该项目按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设计,整体装配率达到62.5%,主体建设工期可缩短三分之二。


项目所用材料及技术来自中天集团旗下的中天杭萧钢构,后者是株洲首个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事实上,这并不是株洲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首次浮出水面。2年前,中天杭萧科研楼竣工,这是全省首个采用钢管混凝土束组合结构项目。


“科研楼钢结构施工实测数据对比传统现浇施工,用工量减少约20%,模板用工量约22%,整体缩短一半以上的工期。”中天杭萧钢构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时,中天杭萧科研楼的建设,在业内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应用案例:企业生产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应用在了企业至关重要的科研楼上。


然而,示范带动作用也仅仅限于业内,并未直面大众市场。直到今天,无论是混凝土还是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依旧没有完全走入真正的市场。在采访中,质量通病、安全程度、价格定位等方面在不少市民心里依旧是问号。


缩小认知偏差,只能用实打实的商品房项目。


“我们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从2017年开始,在战略上、研发上、技术上准备和蛰伏了三年,获得23项国家专利。”湖南中天集团董事长杨中杰说,这里将成为株洲目前住宅建造应用新技术最多的项目。


从研发到走入市场,株洲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本土化大幕已经拉开。


▲《株洲日报》2021年4月1日A2版截图。